抗疫的战场上,医生站在最前线,向病毒宣战、从死神手里抢人;建筑师和工人们和时间赛跑,10天就让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生产线的工人们,日夜不眠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
此外,还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些企业,他们运用科学技术筑成了抗疫后方队伍,海康威视正是其中一员。
疫情突起,红外测温产品紧急驰援
疫情爆发后,武汉当地面临很大的疫情防控压力。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向武汉施以援手?
海康威视热成像团队马上意识到,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有用武之地。相比传统的测温方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是一种快速、远距离、不打扰的体温筛查方式,可实现多人同时检测,从而大大提升检测效率,也能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于是,这些红外测温产品被马不停蹄的发往武汉。1月23日,获悉武汉红外测温仪仍存在短缺情况后,又连夜调拨所有库存红外测温设备驰援武汉。这些产品被安装在当地医院,协助进行高精度体温筛检,扎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疫情后,防控的压力进一步攀升。大年初三,海康威视桐庐工厂热成像测温仪产线复工。目前,海康威视热成像测温仪等产品已经应用在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山东、贵州等全国多地的医院、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进行精准体温筛检,24小时“站岗”抗击疫情一线。
疫情攻坚,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疫情攻坚战中,海康威视全国各个业务中心纷纷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与当地医院并肩作战。
在武汉方舱医院,海康威视湖北业务中心投入使用的可视化设备及方案,为防疫医学隔离管理工作提供高效“可视化”管理支撑;在火神山医院,测温安检门在1天内完成极速定制、3天出货,与火神山供电保障队员们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福州,福建业务中心协助龙岩“小汤山”模式医院-康山医院搭建视频会议系统;
在贵州,贵阳“小汤山”医院热成像人体测温等设备和方案,为防疫保驾护航;
在重庆,增补的可视化产品和设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视频可视化指挥调度,并在大坪医院安装热成像人体测温仪,24小时守护重要通道。
在沈阳,在杭州……在全国各地,疫情不除,脚步不止。
战疫直播,联合央视网助阵云监工
为应对病患急剧增加、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武汉市紧急开建“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各地网友关切医院进展,通过观看直播、纷纷当上了“云监工”。这背后就有海康威视团队的助力。
海康威视与央视网合作的“直播-战‘疫’最前线”项目中,海康威视负责提供前方信源感知接入服务支持,将视频流接入至央视网的“直播中国”平台。系列直播在超过10家网络平台播出,活动总观看量超2.5亿人次。
阻断疫情,空中课堂、视频会议免费开放
为了阻断疫情,人们纷纷响应号召,不出门、不聚集。时间一长,如何保障正常的生产、学习不受影响?这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的难题。1月28日,海康威视宣布,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向有需要的全国中小学免费提供1万套空中课堂服务。例如,为了不影响高考复习进度,酒泉市教育局携手海康威视开设文理科视频直播课堂,组建高三骨干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直播平台组织高三学生在家线上学习。虽停课,不停学。2月4日,开课首日便实现了4万多人次观看。
同时,为了让企业各部门能更便捷地沟通,提升信息传达的效率,海康威视向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免费提供云视频会议服务,每个注册账号在2020年5月4日前,可享100方云视频会议服务(一场会议支持100个账号同时在线)。
护航复工,助力各行业安全高效防疫
2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进复工复产,但防疫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两手都要抓,两战都要赢。海康威视的工程师们积极响应各地客户需求,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协助南昌西站、杭州地铁等公共交通枢纽为进站人群筑起多重防疫保障;
协助碧桂园总部、国家电网、娃哈哈集团等企业园区及商务办公楼提升“免疫力”;
协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等各大银行恢复营业提供科技防护;
助力湖州市农贸市场等场所人群防疫筛查,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商超场所给居民多一分安心……
与此同时,为助力复工单位提升防疫管理效率,海康威视推出了测温数据云平台,实现以温度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汇聚、联网及应用。“测温精灵”APP能够帮助值守人员更安全、高效的执行测温筛查登记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数据情况,查看统计报告,帮助其作出决策,助力各单位疫情防控有序开展。
疫情过后:怀抱敬畏 守护未来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终将来临。
我们盼望着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更盼望着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未来。
经历过这场特殊的“战役”后,相信人类对大自然会有更多的敬畏。关注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遏制野生动物乱捕滥猎……在这过程中,海康威视的工程师们,也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给予更多的助力。
同时,一个有AI、大数据技术支撑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也将在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海康威视已具备多维感知、智能分析、数据融合、安消联动等能力,将帮助各城市打造全时可用、全局可视、反应灵敏的智能化应急体系,为未来提供更加坚定的科技守护。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