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扔垃圾,2分;开车打电话,2分……
明天是元旦节,不少市民会趁着3天小长假开车出门散散心。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元旦节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公安部两项交管新规(公安部第123、124号令)正式实施,我们从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了解到,目前,全市所有电子警察已调试好准备就绪,执法民警也都做好准备。提醒车主们,千万别心存侥幸,开车闯红灯、违规变道、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等,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这些网传“攻略”全部不靠谱
交管新规出台后,网上曾流传了一些逃避电子眼抓拍的攻略,为此,我们也进行了求证,这些攻略其实都不靠谱。
“攻略”1:电子眼与红绿灯有时间差?
有网友说,红灯亮后,电子眼系统要3秒后才启动,所以很多驾驶员利用这个时间间隙快速冲过。绿灯将要亮时,电子眼系统提前2秒关闭,所以很多驾驶员等快亮绿灯时就开车了。网友们说,正因为有这个时间差,所以能逃避电子眼拍照。
其实,电子眼是24小时工作,红灯亮起时,就同时开始抓拍,是同步进行,根本没有时间差,所以驾驶员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攻略”2:车牌号上小圆点遮住就行?
有网友说,车牌号第一个字母后的小圆点是用稀土金属做的,是用来给电子眼对焦。如果抠掉或者遮住,电子眼就拍不清楚牌照号码,这样可以躲避处罚。
其实电子眼对焦与车牌上任何部位都没有关联,它针对不同种类的违法行为,有不同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加以识别,这只是夜间增加闪光灯补光达到取证效果。民警还提醒驾驶员,新规实施后,故意违法污损、遮挡、涂改号牌,将记满12分。
“攻略”3:压线后不要动?
还有网帖传言:有电子眼的路口在停止线前后,都挖有菱形的槽子,里头埋的是感应线圈。如果红灯时开车压线,照了第一张,不管是前轮后轮过线了,都不要动,一动就要触发线圈照第二张照片。一般取证照片第一张是车前轮过停止线;第二张是车后轮过停止线;第三张是车通过对面路口的停止线。这三张齐备才会收到罚款通知。因此,前轮后轮过了线不要紧,只要停在对面路口的停止线外都可以逃避处罚。
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电子眼都是根据地埋线圈来检测的,而且根据公安部GAT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有以下判断标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记录机动车闯红灯过程中两至三个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过程。第一个位置的信息应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辆类型、红灯信号、机动车车身未越过停止线的情况;第二和第三个位置的信息应能清晰辨别闯红灯时间、车辆类型、红灯信号和整个机动车车身已经越过停止线并且在相应红灯相位继续行驶的情况”。
就是要让你“无话可说”
遮挡信号灯的绿化被统一修剪
123号令中规定,开车闯红灯一次将记6分。今年10月中旬,有市民反映,城区有13处信号灯被绿化遮挡,如果看不见信号灯变化,会影响驾驶员判断和操作。
交巡警总队接到线索后,立即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并通报辖区支队,联合辖区市政园林部门整改,截至10月31日,这13处路口信号灯的绿化已被清理和修剪,同时,还在主城各区开展全面检查,已清理整治绿化遮挡信号灯334处,其中沙坪坝区55处,高新区38处,北部新区32处,大渡口29处,渝中区28处,渝北区33处,九龙坡区27处,北碚区24处,江北区24处,南岸区21处,巴南区23处。
123号令实施后,交巡警总队还将继续加强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巡查,及时修剪遮挡信号灯的树枝,以保障信号灯正常运转。如果市民发现信号灯出现故障或者被树枝遮挡,可拨打警方24小时保修电话023—63753319,同时还可以向辖区园林部门举报。
最后的“疯狂”
近200辆车中仅26个司机系安全带
昨天下午,我们在南岸区大石路人行天桥附近的一处红绿灯观察发现,这一路段车流量大,为双向四车道,近200辆车中,开车系了安全带的驾驶员只有26人,开车打手机的有13人,开车抽烟的更是多数,一些驾驶员在等待信号灯之际,摇下半幅车窗,将烟灰抖落在车窗外。
“末日前”的再次提醒
再忙也别开车打电话,要扣2分
公安部两项交管新规(公安部第123、124号令)规定,1月1日起,9种驾驶恶习要扣分:右转弯/过人行横道线不让行人,3分;转弯车不让直行车先行,3分;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车不让左转车先行,3分;不按规定超车、逆向行驶,3分;未给特殊车辆让行,3分;堵车乱插队,强占对向车道,2分;开车扔垃圾,2分;开车打电话,2分;违规使用灯光和双闪,1分。
246处电子眼分布情况
昨天,交巡警总队指挥中心,35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重要路段的实时交通情况,民警只要在电脑上点击某一个区域的名称,这个区域的交通情况就能切换到大屏幕上,只要有人开车闯红灯、违规变道等,都能在大屏幕上看到。
在指挥中心,能看见400多个全市各重要路口的电子眼拍摄情况,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市主城区有246处已挂警示牌的电子眼,这些电子眼各分布在哪些地方,请你不妨看看。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仅仅在安装电子眼的路段遵守交通规则,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