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月底,多家网站与新闻媒体都转载了这么一篇新闻事件:在天津的606路公交车上,一个老人由于因为坐过站而要求司机停车遭拒后,竟然突然暴怒拉住公交车司机,致使公交车瞬间失控,越过护栏,并且把另一同向行驶的公交车撞向对面车道,最终致9车碰撞,并且多人受伤的悲剧事件。
公家车安全保护已经明显滞后
面对这样一条令人惊讶的新闻,我们无不谴责老人对于行车安全的藐视,甚至说是对所有乘车人生命安全的一种蔑视。不过,谴责之余,我们或许也同样反思如今公共交通工具的一个安全保护的问题。当前,飞机为了防止劫机事件的发生,针对驾驶舱的出入口都有了十分严格的限制。而对于火车,地铁,轮船等交通工具来说,驾驶员也基本都与普通的乘客有着十分宽裕的隔离区域。而对公交车来说,相关的保护却几乎是空白的。
面对这样的反思,或许我们应该对这次事件产生庆幸,庆幸这次只是一个冲动的举动,而非一个颇有预谋的恐怖事件,否则的话,这样的安防漏洞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何等惨烈的结果。
智能设施缺乏灵活应变能力
如今,平安城市以及智能交通的推行使交通管理中的智能化引入也随之增强。然而,在这些技术的投入中,我们却发现更多的集中在两个趋势。首先就是在交通管理上的应用。对比于一些特种车辆的需求,如今的智能化技术更多的还在宏观管理的方面发挥着更多的作用。但是针对于一些细小却又十分必要的应用需求来说,智能化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上却依然呈现出一种空白的态势。其次,就是如今的智能化功能更多的还集中在一些监控领域的应用上,而对于一些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作用,或者一些危险事件的预防等等,如果单纯依靠监控摄像机的智能化技术的话,恐怕从功效上来看,还十分的有限。
公交安全防范呼吁更多智能化
然而,对于一些宏观管理以外的,或者是非监控类的安防智能技术投入我们是否真的就不需要呢?从这次的危机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答案注定是否定的。
公交安全防范呼吁更多智能化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通过监控摄像机已经清晰的看到了事发的全过程。然而面对着日益接近的危险,我们却发现面对无论结果如何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束手无策的。而这也体现出了当前我们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上的一个单一性与滞后性。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车辆的控制环节,适当的对车辆的操作行为进行的控制,采用一些简单机械或者智能识别的模式去滤除一些可能会造成危险的极端操作,那么我们所要面临的危险可能也就会因此而降低很多。
比如,通过车辆转弯控制限制车辆急转的角度,或者通过一些射频技术等现代的安防技术,来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空间等等。虽然这样的投入可能会增加我们的设备成本,但是却更容易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造成那些意想不到的破坏。
驾驶室安防措施彰显空缺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无论是飞机还是火车,都对驾驶员有着十分全面的保护。然而对于公交车来说,这样的保护却在很多时候显示出了它的空缺。
虽然对于公交车来说,司机与乘客的宽松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交司机的工作便利性。但是这也给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带来同样的隐患。抛开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既可以设想如果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遭遇到醉酒人员的骚扰,或者遭遇一些更严重的蓄意破坏。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行为对于驾驶员来说几乎都是缺乏保护的。
公交车安全也要与时俱进
而如果我们要是可以给驾驶员的驾驶室区域增加一些简单,伤害力小,却又能提供警醒作用的装置的话,恐怕多少也会给一些无意识的破坏,或者是冲动情绪下的过激行为进行一种一定程度上的阻止。在很多时候,面对无意识的危险行为,这些简单的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在当前的应用中却依然还没有任何的作为。
公交安全更要立体化(图片来源湄洲网)
公交车安全也要与时俱进
经历了9.11事件,马德里地铁恐怖袭击等多次恐怖事件的"洗礼"之后。公共交通工具的安检措施已经被更多的所关注。不过,对于公交车这个人员密集的场所,相应的技术防范手段却依然停留在一种简单人力的初级阶段。
虽然比较飞机和地铁等大型的交通工具,公交车遭袭所造成的后果要比前两者小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公共汽车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就可以直接被我们忽略。可是,从目前的技术配置来看,针对公交车尤其是公交司机的安全保护在意识上显然都是欠缺的。
公交安防呼吁智能化
在此之前,金牌娱乐app_金牌娱乐注册-官网各种公交车司机遭受各种袭击的新闻在网上并不鲜见。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公交司机的安全保护一次又一次的敲响了警钟,而这也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公交车的安全防护上,也要与时俱进的实现主动而且又立体的现代化防护手段。否则的话,一旦真的恐怖袭击降临于公交工具的话,那么我们遭受的将是一场更为惨痛的记忆。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